Reading/ 📚《無名者》胡晴舫 Anonimity
出版年:2017年
作者介紹 胡晴舫
出生於台北,台大外文系畢業,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戲劇學碩士。
著有《旅人》、《她》、《濫情者》、《辦公室》、《人間喜劇》、《我這一代人》、《城市的憂鬱》、《第三人》、《懸浮》等。
*跟大家分享好書 希望大家走到書店 買一本書
在忙碌的生活中 依舊留一個可以好好看書的時間*
「我以一張平庸的臉孔,活在一個庸俗的時代。
這是科技最新的時候,也是人性最舊的時候。」
Anonymity確實和城市關聯,而那些城市都是生命的背景帷幕。
「到了陌地生(Madison,亦作麥迪遜),我才明白我擅長獨處。
……我注定不偉大,但我還沒開始瞪視自己的平庸,讓自憐變成習慣。我只是坐在那裡。」
–摘錄–
〈我人不在此〉p.14
是的,我非常孤寂。 但我沒有不快樂,
因為那一刻,我什麼都不是,我就是我自己。
沒人肯定我,也無人否定我。
我還不需要爭取他人的認同,仍沒有機會遭人誤解,不用為忽冷忽熱的友誼而自責失落,
還未因社會際遇不遂而強烈自我懷疑,不必因愛情經營不善而悲傷哀愁。
我注定不偉大,但我還沒開始瞪是自己的平庸,讓自憐變成習慣。
我只是坐在那裡,仍是孩子,純潔如隻尚未上岸的野鴨子,渴望以自己的原始模樣平安長大。
就這麼簡單。
〈終於日本的村上先生〉 p.94
村上春樹說,寫旅遊文章這種事做了幾次後,就會很清楚地知道自己這個人的思想或存在的本身是多麼一時性與過渡性。
人生本來就是一種過度性的行為。旅行更強化了這一種時性、過渡性的感覺。沿途風景,皆是人生幻景。
讓人脫離頑固的日常習慣,換個角度觀看這個世界。
–
到後來我搞不清楚人究竟是為了前往跟自身生命氣質迴異的地方而奔波旅行,還是為了追尋符合自身生命氣質的地方而冒險跋涉。
–
我任何地方都可以去,任何地方也去不成。
真傷腦筋。
〈後父權時代〉p.104
不知為何,我很少回頭思索自己的人生。
長久以來,我的藉口是我們所生活的這個世界太花,撩亂眼目,
觀察從我面前掠過的浮世景色已經來不及,費盡全力往往也不能領悟千分之一的道理,我實在於下不多力氣來理解我自己。
–
抬頭望月,縱然明亮,卻缺一角,但對背光的世界來說,不完美的月已是黑夜的太陽。
〈城市變了〉p.182
生活在這座城市從來沒有感覺如此沉重過。
是街道的氣氛變了,是巷口的餛飩麵搬走了,是喜愛的書店倒閉了,
或許,朋友疏遠了。終究,是我老了。
–
同一座城市,年輕時戀愛,受生命的教育,事物皆新鮮,人物都有趣,在爛的經驗皆只是成長的必經路線圖。無論經歷多少次失敗,只要不傷生命的筋骨,總能再次爬起來,因為這座城市會再給我另一份工作,安排我再見另一個戀人,這座城市會確保生命再賜給我一次機會,無論是好是壞。
重點是我在摸索世界的邊緣,了解自我。
選擇住在這座城市,就是為了那些不在同年發生的事物,為了那些原本只會出現在電影中的人物,為了那些父母警告千萬不可碰觸的禁忌,才離開了自己的城市,來到這裡,因為我渴望見是我沒見過的景象,因為你期盼生命的禁忌,因為我準備好變成另一個人。
–
城市與我的變,差別在於成是的變其實是某種重生,而我的變只是默默過時,安靜地腐朽,老去。
〈無所謂快樂〉 p.214 (很長噢 這篇真的很喜歡)
我知道我應該快樂。我的平庸,是我的幸運。我並沒有快樂,但也沒有特別快樂。
我知道我並沒有僅僅因為活著而感到快樂。是這世上有許多事物令我愉悅,像是燦爛秋陽即將下山,隨手放火燒紅整座楓林,孩童用明亮的眼睛痴呆望著氣球冉冉上升藍天,旭日從港灣那頭升起,在海面灑下粼粼晶鑽,微風吹鼓船帆,頃刻船隻彷如即將啟航遠方,慢慢下夜沿著古老河岸散步,暗夜花影浮動,陣陣芳香,那一刻,我的全部感官活躍著,我的心懷開放,那一刻,我確實感到生命帶來的歡愉。
–
無論活在什麼時代,生命從來不曾簡單。
人生絕大部分時候,他們都不知道自己做的對還是不對,道德並非時時清晰,
活的越久,他們越無法確定自己出生意義,是否值得活著,是否夠格當個人。
–
小確幸對他們來說並不是物質的享受,而是整日流汗勞動下來、長期病痛終於舒服一點、城市輾轉流徙半輩子才稍微安頓,經歷親情撕裂、理想與現實慘烈碰撞之後,好不容易跟自己有個獨處片刻。 那個短暫片刻,他們會站出自己陽台,瞇眼眺望樓下大街來往的人群,躲在辦公室高樓陰影裡,吐出一口若有所思的菸,坐在咖啡店角落吃一塊過甜的巧克力蛋糕,擱下泥濘的叉子,在雪白餐巾紙上塗寫情人的名字,半夜打開電視觀賞一部他早已看過三遍的蠢電影,躺在沙發捧著肚子呵呵傻笑,走進公園找張長椅撕開三明治包裝,把麵包屑扔給地上的灰鴿,而那些灰鴿因為過胖,飛也飛不太高,牠們的視線從來沒有高過摩天大樓。
那一刻,終於,無所謂快樂不快樂,只是平靜。
那一刻,他們得以與自己獨處,暫時他們不恨自己,因此也不恨這個世界,那一刻時間滯留,生命慢下腳步,死亡遠處駐足,世界願意放過他,他終於有權放肆,放任他的思緒亂走。他可以自在的想他的事情,或不想。
–
文學對我解釋了這個世界,非常之複雜,充滿灰色地帶,佈滿各種深深淺淺的道德陰影。
因為文學,我看見那些本來看不見的事物,使我不畏懼活著這件事。
在文學的國度裡,沒有一張臉孔度該從芸芸眾生單獨挑出來,沒有故事不值得書寫,沒有什麼生命不值得記錄。
快樂也能是一種不快樂,有時,不快樂才是真正的快樂;但快樂是一時的情緒,而不是人生的目的。
–
真正的人生總在快樂與不快樂之間晃蕩,不斷尋求靈魂寧靜的片刻。
活得庸俗不是問題,而是忘記偉大的可能。
文學使我想要變成一個好人。
sk_閱讀筆記:
其實《無名者》是我第一本胡晴舫的書
還記得那是帶在回台中的客運上看的書
很多人喜歡搭高鐵 可以節省時間 (花錢買時間的概念)
但我仍鍾愛客運 (不忌諱說是那家稱之為老人客運的公司)
兩個小時 漫慢回家之路 一樣走在國道
回家所看到 與返回臺北
相反的風景 兩趟不同的路 也有不一樣的心情
所以車上這兩小時 搖搖晃晃 雖然傷眼
還是習慣帶上一本書
《無名者》這本是我折角最多的書 (唯一會對書做的傷害 不然我是愛書人士的)
甚至還花幾個的小時把喜歡的句子一一寫下
我想是因為跟我有去過紐約的背景重疊
又也是獨自一人在異地讀書
很多跟作者有共鳴的地方
閱讀途中 都得放下書本在膝蓋上
看看窗外 想起許多記憶深處的回憶
發表留言